10月16日下午,《别喝彩,我们仍在坎途》新书发布暨公益思享会在北京天一阁·竹林书院举行。
该书是《公益时报》高级记者文梅集两年公益记者职业之路,向社会公众呈上的一份“公益作业”。该书展现了当下行业及跨界人士胸怀大爱、执着公益,于坎途中寻找中国公益事业突破与发展的心路历程。
01
▼
收录15位知名人士公益访谈
“我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
为中国公益进步助力”
在《别喝彩,我们仍在坎途》这本书中,收录了包括公益人徐永光、媒体人白岩松,金融家杨凯生、康典、陈浩武、王巍等15位知名人士的公益访谈。
文梅说,在采访的15位人物中,她对原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会长段应碧的印象尤为深刻。
▲文梅的新书封面图
文梅刚走进段应碧办公室,段应碧就笑着对她说,我有抽烟的习惯,你离我坐的远一点,可别熏着你。
坐定后,正当文梅准备采访时,段应碧突然抛过来一句话,“咱能不能别按部就班地按照采访提纲来呀?能不能想说点什么就说说嘛?我不太喜欢说‘官话’,咱就当聊聊天吧”。不按套路出牌的段应碧,反而更加激发起了文梅的采访兴趣。
段应碧说,他从小家里就穷,读书都交不起学费。
中考那年,我跑到县里去考初中,没想到就我一个人考上了,但是考上之后恼火的事情就来了,上初中要交8块钱的——6块钱的伙食费,2块钱的学费。家里正准备卖猪凑学费时,刚好碰到了我们村的农会干部,他从信用社里借了8块钱给我,让我顺利入学。父亲拿着这些钱,对我说:孩子,做人一定不能忘本啊。”
▲图为段应碧
或许正是小时候吃苦的经历,让段应碧从小就养成了谦虚、感恩的性格。即使身居高位,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在他卸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时,同事们给他很高的评价,给他开欢送会,但他总觉得自己仍然做的不够好,觉得还有一些责任没有尽到。
交谈中,文梅愈发觉得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些“可爱”,文梅说,“段会长看着中国扶贫基金会一步步成长,他对基金会这些同仁们的关爱和呵护,体现在他接受采访的很多细节中。”
像段碧应这样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而这样一本既有宽度又有深度的书,文梅却把称它为“小书”,因为她觉得作为一个公益记者,自己对整个中国公益行业的观察和思考还非常肤浅和有限,这本书只是她尝试深度探索公益迈出的第一步。
▲图为文梅参加善行者50公里公益徒步
“其实最初我并没有打算出书,这本书的问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在《公益时报》工作两年之后,回头一看,不知不觉已经专访了很多业界和跨界公益人士。有朋友就建议说,其实你可以梳理一下,甄选出若干代表人物,出一本书。一则是对你自己两年工作的总结,二来也是对目前中国公益界深度人物访谈类书籍相对欠缺的一个填补。”
“虽然我迈入公益行业才两年,对很多问题的观察可能还比较粗浅,但我还是愿意主动积极地去靠近公益人,倾听他们的烦恼、困惑,了解他们成功的经验,然后通过我手中的笔,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02
▼
公益圈里红红火火,公益圈外却冷冷清清
“我希望找到圈里圈外的结合点”
谈及中国公益界目前的现状,文梅说“我觉得当前公益行业存在一种蛮奇怪又稍显畸形的现象——圈里的人干的红红火火,圈外的人却并未有太多回应,显得冷冷清清。”
“作为公益记者,我觉得我们既要看到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又要能听到社会公众的声音。我希望借助自己的职业身份,向更多的人去传达这种认知: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渐多元,公益是无缝对接的,是无限跨界的。我们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找到这种结合点,激发蕴藏其中的动能,真正让公益事业成为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美好的生态。”
▲图为文梅在张家口公益探访
让公益“跨界”,文梅首先将兴趣点聚焦于金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金融界与公益事业的拥抱与融合。
注释:金融公益其实社会金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福祉,例如,提升环境质量、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等均属于福祉的一部分。
“现阶段,中国金融业发展很快,但金融的启蒙却还处于萌芽阶段。前段时间,我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我觉得中国金融公益在资金引入、专业运作流程以及人才使用、金融通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正因如此,我看到了我工作的意义。”
“今年是《公益时报》创刊18周年,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大胆地探索、创新,希望能够走出相对有限的公益小圈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发布会现场
03
▼
“文梅的采访让我感动,
公益的力量应该要让世界看到。”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各界同公益界的交流,文梅把自己的新书发布会,变成了一个公益思享交流盛会。
▲新书发布会现场
为此,她邀请了原长江证券创始人、深圳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浩武,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弘益文化创始人宋厚亮、善达网执行总编辑马广志、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国科、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静、北京市美疆助学基金会理事史兆苓、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李丰丰等人一同探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未来。
▲原长江证券创始人、深圳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浩武
“原本我今天没打算过来参加发布会的的,因为今天身体状况确实欠佳。但当我看到文梅写的这本书时,我觉得真是太匹配我的观点了。前段时间,有人要我评价中国公益界的现状,我就写了一个字:途!当我看到文梅这本《别喝彩,我们仍在坎途》时,我觉得她写出了我的心声!”
陈浩武说,他在贵州石门坎做公益做了8年,他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主动加入到了志愿公益的行列中来,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