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章转载民生信托董事长张喜芳固收传统 [复制链接]

1#

自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以来,慈善信托也与之一同走过4年历程。作为一种新型慈善方式,慈善信托具有信托制度特有的安全性、灵活性、长期性、创新性等制度优势。信托公司承担起社会责任,精准推进定点帮扶,使得慈善信托逐步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为信托公司回归本源提供了良好契机。

此背景下,金融界倾力打造《信托突围·慈善信托录》高端访谈栏目,邀请信托行业精英展望未来,剖析后疫情时代信托业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规划里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自年《慈善法》实施后,我国慈善信托快速发展。截至3月15日,慈善项目已达单,相比年的22单,增长了约24单,覆盖27个省份。但各省份的慈善信托备案数量不均衡。

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较小。约有63%的慈善信托财产规模处于万以下,千万级以上的慈善信托不足一成。

而慈善信托由于委托人难以取得捐赠票据、慈善信托运作产生的投资收益存在税收问题以及通过非现金资产捐赠涉及过户税费等,都是制约着慈善信托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信托行业也步入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即回归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受托服务三大本源业务。回归受托服务之本源的核心指向应是资产证券化、慈善信托、企业年金信托、消费信托、养老信托、预收款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新型的、更能体现信托价值的受托服务业务。

民生信托自年以来公司确立了“财富、投资、投行、资管、融资”五大业务领域,创新发展也主要围绕五大业务方向,从业务结构、发展布局及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对公司业务重心进行优化,产品线已涵盖投资、标品、实物资管、服务信托等业务。

以下为访谈实录:

慈善信托凭借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介入到慈善事业中

金融界网:《慈善法》与《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分别在年与年实施以来,中国慈善信托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请谈谈当前,慈善信托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张喜芳:《慈善法》实施后,我国慈善信托快速发展。从慈善信托备案数量来看,由年的22单,增长到目前为止(截至3月15日)的单,增长了约24倍。目前,全国开展慈善信托备案的省份已达27个,各省份备案慈善信托数量呈现较大差距。其中,甘肃省备案慈善信托已超百单,浙江省接近百单,其余各省份尚不足50单。

从信托财产规模上看,约有63%的慈善信托财产规模处于万以下,千万级以上的慈善信托不足一成,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较小。从信托目的上看,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事业的全力推进,扶贫相关的慈善信托备案单数持续增长。在此过程中,信托公司发挥在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通过慈善信托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提供风险补偿或为贫困方提供流动性支持或保险等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帮助重点地区进行款物筹措,信托业、慈善组织积极行动,通过设立慈善信托的方式调配资源支持抗疫,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设立的慈善信托数量约80单,财产总规模达1.4亿元。

《慈善法》实施后,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我国慈善信托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慈善信托涉及领域进一步丰富

目前,慈善信托目前已基本上覆盖了《慈善法》第三条中规定的所有慈善活动领域并以扶贫、教育和环保类居多。随着慈善信托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对于慈善信托认知度的提升,慈善信托在边防烈士抚恤、社区公益、养老助残、乡村振兴、大病救助等领域均有涉及。可以看到,慈善信托正在以更加多元的视角介入到慈善事业的发展中。

2.慈善信托的项目设计更加具有创新性

慈善信托的项目设计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叠加公益慈善运作的专业性,突破了以往单纯进行款物递送或者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模式,无论是慈善组织还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都开始深入思考和尝试如何通过科学、专业的项目设计提升受益人能力,促进其发展,同时确保慈善项目产生较高的绩效水平并产生广泛和持续的社会影响。

3.受托人打造慈善信托品牌的主动性更高

近年来,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慈善信托与公司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家族信托业务联动发展。因此,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与自身的展业方式相结合推动慈善信托的品牌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同样,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同样也有打造慈善品牌、形成项目长效机制的需求。

慈善信托借助灵活设计、创新模式、优化架构满足多样化的慈善需求

金融界网:慈善信托如何发挥特有功能,完善公益需求?

张喜芳:相较于其他实现慈善目的手段,慈善信托的设计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委托人的慈善需求,这意味着公益慈善领域中将有更多元的视角,同时更多的议题和需求会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