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界
作者
周佳丽
报道
投资界PEdaily
回望中国创投20年,他们曾经是拓荒者。15年前,他们漂洋过海远道而来,开始深耕中国;15年后,他们依旧持续押注中国,成为中国新经济浪潮的最大赢家。他们是——美元基金。
年夏天,硅谷知名风投公司联合组织了一次中国旅行,点燃了美元基金入华的热情。那一年,红杉资本携手沈南鹏共同创办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女王”徐新离开霸菱投资,创办今日资本;张磊带着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一笔启动基金回国创立了高瓴资本;还有北极光创投、赛伯乐中国、光速中国、红点中国等纷纷成立,开始了美元基金在华拓荒历史。
此后,美元基金大举进入中国——年,邝子平与GaryRieschel一起创立了启明创投;年,张颖和邵亦波、徐传陞等人一起成立经纬中国;同年刘芹联合石建明创办了晨兴资本.....风起云涌。
年第六届CVCF会上的沈南鹏、邝子平、徐新、邓锋
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在年的清科年度论坛上,沈南鹏、邝子平、徐新、邓锋.....一众日后叱咤中国创投江湖的人物,相聚一堂。当时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新兴VC势力,与IDG资本等开拓者共同汇聚成一股汹涌的力量,推动中国创投飞速崛起。他们也许不会想到,日后美元VC几乎包揽了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缔造了中国创投史上一个个经典案例。
拉开序幕
原来在中国做VC可以赚大钱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外资机构就开始瞄准中国创投市场。
年底,熊晓鸽代表IDG回国考察中国创投市场。与熊晓鸽一同前来考察的国外大牌VC表示,中国创投行业机会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至少要等到10年后才能做。
然而,熊晓鸽却选择留在中国,并且向IDG创始人、董事长麦戈文建议,以“低成本、低姿态”迅速进入中国创投市场,IDG资本于年率先在中国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彼时,国内很多人还不知道“风投”是什么。
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泡沫席卷欧美,国外风险投资遭受重创。不过,远在东方的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正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冉冉升起。IDG抓住先机投资了百度、腾讯、携程等极具知名度互联网公司,奠定了日后的创投江湖地位。
年,在百度第二轮融资的时候,IDG投入万美元,共获得百度5%的股权。这里有一个插曲:在投后第二年的一个晚上,IDG合伙人杨飞与李彦宏二人就“要做世界第一的中文搜索引擎,还是只次于Google的搜索网页”做了争论。谈了6个小时后,李彦宏决定要做就做第一,绝不跟着别人屁股走。彼时,正值互联网经济最寒冷的严冬,大家都对互联网公司避之不及,IDG这一笔投资被看作是勇敢的尝试。
同一时期,阎焱带着软银亚洲崭露头角。年3月,软银亚洲万美元注资中国互联网公司——盛大,并在盛大上市的8个月后成功高位退出。短短20个月,软银亚洲在盛大这一案上获得16倍、金额高达6.8亿美元的超高回报。这是当时对中国公司最为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也让阎焱声名鹊起。
那一年底,IDG收获了一个IPO。年12月,成立仅4年的携程网在梁建章、季琦、沈南鹏、范敏的率领下顺利IPO。一路走来,携程共经历过三轮融资,吸纳了海外风险投资近万美金。除了IDG,携程背后还站着软银集团、凯雷集团等外资创投机构。
“投资携程的时候,我跟沈南鹏在一个咖啡厅把价格谈好了,然后就在协议上签了字,完全没有什么庄严的仪式。”年10月,时任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主导了对携程的投资,“当时他们只要43万美元”。IDG获得了携程5%的股权,后来这笔投资为IDG带来了超过34倍的高额回报。
随着携程的上市,中国互联网圈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窗口期”。年,除盛大之外,还有包括空中网、51job、金融界等多达8家中国互联网企业破纪录地集中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些互联网公司背后,有着不少外资创投机构的身影。
如今回过头看,这一波IPO大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让世界资本市场人士看到,在中国做VC可以赚钱,而且可以赚大钱,这为后面美元基金大举入华埋下了伏笔。
这一浪潮的间隙中,活跃的外资VC注意到了阿里巴巴。软银联合看富达(Fidelity)、GraniteGlobal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向阿里注资万美元,其中软银投资万美元。这一笔投资,造就了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一笔股权投资。有关马云与他的阿里帝国的传奇由此揭开序幕。
中国互联网创业一片生机勃勃,风险投资也随之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除了互联网领域,活跃的IDG还早早布局企业服务、先进制造、芯片等垂直领域,先后投资了金蝶软件、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电子、天奈科技等公司。
时任IDG资本副总裁的李建光曾这样总结:“在这个行业,我们(在中国)经历了10年的痛苦,差不多每年年底都是在总结经验教训,而年,我想大家可以庆祝一下了。”
拓荒者们
那年,美国顶级VC组团入华
时间回到年的夏天,一封赴华考察征集函在硅谷和华尔街被广泛传阅。
那年6月,硅谷银行组织了包括红杉、凯雷、红点、经纬创投、NEA、KPCB、DCM等25家美国知名风投团队前来中国考察,彼时还在英特尔负责中国投资业务的邝子平,也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队列之中。
负责接待的戈壁创投创始人曹嘉泰回忆说:“考察团真的很豪华,最初我们拟定了一个10人的名单,后来加到20人,最终来了24人。因为头等舱有限,这些大佬们都只能挤在公务舱里。”
经此一行,风险投资的种子已经埋下,各大硅谷机构开始在国内落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杉中国的设立。与其他美元基金的做法不同,红杉在全球每一个市场设立基金时,都会选择熟悉本土文化同时具有互联网感觉的投资人。
年9月,沈南鹏联合红杉资本一起创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从创业者转变成了投资人。这是那波考察团中第一批在中国设立基金的投资机构。几乎同时,新合伙人周逵、计越加入。
年第五届CVCF会上,沈南鹏发表演讲
此后,一大批海外精英投资人才纷纷投身到中国创投行业。年,符绩勋举家搬迁到了上海,一年后应邀加入GGV。同一年,袁文达只身回到上海开设红点中国办公室。
邓锋也是其中一员。年邓锋赴美留学后一直留在美国。年,邓锋创立的NetScreen被瞻博网络公司(JuniperNetworks)以40亿美元并购后,这位昔日清华学霸本可以悠闲地选择他未来的人生:成为一名科学家,去一家硅谷公司做一名职业经理人。
机缘巧合,年那次考察团中正好有此前投资过邓锋的投资人,他们邀请邓锋一起到中国看一看,邓锋受邀参加。在他看来,那次考察确实没有看到什么和创业投资直接相关的东西,但是考察团的每一个人都对中国巨大的市场产生了兴趣。拥有美国创业公司经验,深谙资本市场运作,又有中国背景,邓锋无疑成为美国风投眼中的合适人选。
和邓锋一起回国的还有蒋晓东与朱敏、朱磊父子。“朱磊找到我说,不如一起做基金,我就被他‘忽悠’创业了,不过他没和我一起做,他做了赛伯乐,我做了北极光,算是都在中国扎了根。”邓锋日后曾回忆这段往事。
除此之外,徐新离开霸菱投资,创办今日资本,开始了“投资女王”之路;张磊带着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一笔启动基金,回国创立了高瓴资本;阎焱获得了原软银亚洲的唯一LP思科集团的支持,创立了第二支基金——软银亚洲投资基金二期,同时软银亚洲也更名为软银赛富。邝子平从英特尔离职,与GaryRieschel一起在上海创立了启明创投。
可以说,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随着群雄正式登场,本土化美元基金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正式到来。如今,老牌美元VC们在谈到当年美元基金进入中国时不约而同用到了一个词——拓荒。
年度十大活跃创业投资人
远道而来的拓荒者们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市场经济体崛起的机会正在酝酿中。回忆当年,邝子平感慨中国经济崛起的力量:“全世界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