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融视点浅析金融工具新准则实施后的投
TUhjnbcbe - 2020/11/17 10:53:00

财*部在年4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2、23、24号修订版》,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引入了中国会计准则,不仅对会计核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带来了变化,更将全方位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与资产负债管理工作。

由于管理目标和绩效导向不同,不同金融结构的管理目标以及投资策略选择也会不同。因此,需要金融机构提前研究和充分应对金融工具新准则带来的一系列投资管理的挑战。

新准则改变投资绩效考核

目前,金融行业对投资的考核多以总投资收益率(会计口径)为核心指标,在现行准则下,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动盈亏不纳入利润计算,投资收益率并不能完整准确反映投资绩效。当然,从财务的视角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动盈亏更像是一个蓄水池,可以相机调节当期利润,从而给利润管理以较大的灵活性。

鉴于新准则的公允价值理念,一方面,股票、基金乃至非标投资等将更多按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类别核算,会计口径的总投资收益率将与投资的真实业绩趋同,有利于推进市场化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打造专业化、市场化的投资能力;但另一方面,权益投资若行使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进入综合收益(FVOCI)的分类指定权,该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乃至以后的处置盈亏都不会进入到利润表,从而使得总投资收益无法反映全部的投资绩效。

因此,由于会计分类及核算、减值、估值等方法的变化,金融机构以及内部核算单位的收益水平将会发生变化。一方面,在新准则下的收益核算将更加反映真实的投资绩效和市场变动因素;另一方面,在新准则下的会计利润波动性必然增加,因此,投资视角和财务视角可能对该影响有不同的判断。

在笔者的实践经验中,部分投资前线人员抵触新准则带来的估值与会计核算的变化,原因就是不愿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揭示非标资产中隐含的各类风险,同时也不能再利用现有规则中的空间掩盖不断累积的风险。但无论如何,金融机构都需要明确与平衡在新准则下的不同管理目标,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避免不恰当的投资绩效引导的投资行为短期化和风险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视点浅析金融工具新准则实施后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