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于中国经济,索罗斯真的错了教授观点
TUhjnbcbe - 2020/11/19 5:00:00

传奇投资家乔治·索罗斯近日发布了针对中国的新一轮警告。他表示,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着类似于年美国金融危机那样的灾难。该言论进一步强调了他之前的论断:中国经济硬着陆是不可避免的。索罗斯所说的当然有一定的道理,给出的数据也毋庸置疑,但中国的经济状况未必像他预测的那样劫数难逃。

其因为何?且让芮萌教授为你解读。

首先我得承认自己的观点并不是那么客观公正,作为生活在中国大陆的香港居民,无法像住在国外的索罗斯一样形容中国是一条“正在下沉的船”——如果这条船沉了,我自己也会跟着遭殃。索罗斯在文中提供的统计数据毋庸置疑。上个月(4月份),中国的信贷增长超出了预期、整体债务水平已经达到了历史高点、GDP的增速也在正在放缓、某些行业的产能存在过剩……然而,我不同意索罗斯关于中国经济将在短期内“硬着陆”的观点,也不认为中国的债务问题与美国年的情况类似。原因有三:

首先,中国的信贷总量占GDP的比重为%,只比美国的%高出一点,这个比重远低于日本的%,也低于英国的%。若进一步分析这%的GDP债务,我们可以发现*府、家庭和非金融类公司分别贡献了56%,40%和%。中国的非金融类公司贡献了如此高的比例,证明中国倚靠的是间接融资,而不是直接融资。中国非金融类公司贡献了如此高的比例,是由于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只有30年历史,发展还很不完善。

其次,中国*府和家庭的债务水平要远低于美国的水平。正如我们所知,年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般美国家庭的过度杠杆借贷(over-leveraging)所引起的。如今,中国的储蓄率仍高达50%,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国的储蓄率只有16%。中国已经积累了超过万亿人民币的金融资产,其中,55万亿元为银行存款,相对来说更容易转化为现金。由此可以看出,一般中国家庭的平均资产负债比美国家庭健康得多,他们有足够的储蓄和信心经受住金融风暴。

索罗斯和其他不看好中国经济的学者们一样,常常认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资金正在撤离中国,这是中国即将变糟的信号。然而有必要说明的是,虽然资金外流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走弱的预期,但是,美联储并没有在1月和3月的会议后宣布加息,这一点让投资者们改变了预测。

随着近期资本净流入的出现,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很丰富,达3.3万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0.85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与此同时,中国的活期存款账户也有盈余。尽管中国的不良贷款率最近增加到了2%,但与中国年的25%相比还不值一提。不良贷款占GDP的比重为7%至14%,而在年这一比例为35%至40%。中国的资本充足率为13.5%,存款准备金率(RRR)为17.5%。由此可见,中国的银行业比起年要健康得多。

第三,中国的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是8,美元,美国是5.4万美元。中国的城镇化比例为56%,美国则接近80%。在我看来,这表明中国的经济还没有释放全部潜力。发展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效率和创新。中国的发展重心已经从追求速度转为追求质量。即便如此,GDP增速也已经达到了*府的新标准6.5%,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这个数字也是望尘莫及。

然而,尽管我对中国的经济抱持乐观态度,但我并不会忽视*府正在推行的结构改革的困难程度。这需要决心、勇气和具体行动,例如解雇劳动力明显过剩的行业(如煤炭、钢铁和运输)的万名员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扭转投资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等。这些改革会触动利益既得者,甚至可能会导致短期的社会混乱。然而一味地预言末日,却不把数据放在特定背景下考虑,这样做没有任何建设性,也解决不了问题。利用恐吓战术削弱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做法除了做空的对冲基金外,没有人能够从中获益。

最后,我相信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很低。即便真的出现,中国也有足够的缓冲来重整旗鼓。

本文改编自芮萌教授发表在财富中文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中国经济,索罗斯真的错了教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