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险业协会:规范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服务方式
12月28日,保险业协会联合健康管理协会发布《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指引》共4部分健康管理领域标准,内容包括:规定了保险机构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需包括的基础构成成分,以及可以使用的服务方式;规定了高风险人群的选择依据、选择方法和风险分类方法,规范客户健康风险分类方法;规定了保险行业在设置健康管理服务方案时的设置原则、方案的要素等。
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2、城市人物保险画像出炉:80后倾向为父母投保,90后倾向子女
12月25日发布的《城市新中产保险消费生态报告》显示,80、90后在未来十年内的购险表现有较大可能超越当前60、70后,且女性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将持续高于男性。此外,保险科技将激活80、90后健康保险市场。投保对象方面,80、90后共同的首要投保对象为本人。不同的是,80后第二位的是为父母投保,再次是为配偶和子女投保;而90后为本人投保的占到保单量的90%,为父母和配偶投保的情况极少。
来源:金融时报
3、保险营销制度迎改革独立代理人时代开启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7日电银保监会印发的《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将于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广大消费者对保险的理解和意识的不断增强深入,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对代理人,尤其是对其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业内认为,随着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推行,保险业将积累一批独立保险代理人,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4、券商预计明年约亿增量险资入市
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已达20次。业内人士认为,在*策的支持下,预计年各险企同比例增加权益投资规模。假定在保险新规等*策推动下,明年权益资金占险资的比例提升3个百分点至16.2%,考虑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增至23.6万亿元,测算得到年险资将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约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报
5、年保险业拐点将至,未来已来
回顾年,疫情影响下的保险行业线下展业受阻,叠加资产端的负面影响,全年压制保险股估值。在辞旧迎新之际,年的保险业正向好的方向发展。健康险供需两旺,在疫情提升了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同时,重疾险定义及发生率新规落地,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新型健康险产品不断涌现创造增量市场。疫情倒逼下,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正落到实处,在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日渐提速之下,科技帮助险企加快实现模式变革,并助推着行业整体不断前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6、银保监会拟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服务
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起草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在业内征求意见。重点对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投标行为、服务能力、财务管理、风险调节机制、市场退出进行规范,压实公司主体责任,确保服务水平和理赔质量,严肃查处违规问题。
来源:中国证券网
7、太保抢先布局“开门红”,加码一线城市
据中国太保透露,公司今年采取“收官+开门”方式抢先布局开门红,而开门红节奏异于往年的原因或在于推进城区突破,增加一线城市市场份额。据悉,目前太保已做好其他产品开发储备工作,将于12月和明年一季度择机投放。此外,产品策略仍以长期储蓄性和保障性为主。
来源:财联社
8、第二季度全球保险科技融资额上升71%达15.6亿美元
12月26日,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从保险科技投融资活动看,自年起,保险科技行业投融资额逐年上升。年年度总融资额超过年的2倍。年一季度全球保险科技投融资表现低迷,但二季度融资额上升了71%,达到15.6亿美元。
来源:金融界
点击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