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什么最火?
非短视频、直播莫属。君不见流量、资本、话题、网红脸、乡村、达人……都在涌向这一火热行业。
如果不与视频直播沾上边,感觉就OUT了。
庚子年的这次疫情,更是加剧了视频直播的高潮,俨然全民参与的节奏。加上李佳琦、薇娅、辛巴和一众明星的推波,尤其是那单场上亿、年度过百亿的营销额,怎一个令人眼红、癫狂、疯魔了得。
视频直播,似乎成为一个见证奇迹的领域。年,无直播,不江湖。
如斯热闹的领域,怎又能少保险之身影。从年头到年尾,从高管带货到云早会、云发布会再至线上科普、线上展说会。
中国保险行业的视频直播之路,亦是风风火火,如同其他行业版也寄寓着广阔的未来。火热的当下,保有信心之余,更需要反思:经验几许,教训几何?
是否真的如所说那样,可作为保险业直播元年?抑或如一些悲观者所言,保险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候,视频直播的风口已过?
《今日保》特推出《保险直播江湖》系列——第一篇,元年百态,一探保险直播百态人生。
1
-InsuranceToday-
线上产说会,带起保险机构的直播节奏
如果说年是保险业直播元年。
那么,它的第一个节奏带动者当是中国平安。年初,中国平安执行董事、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通过直播早会达到百万人次观看后,又趁热打铁陆续推出了两场。
据说最后一场,为之带来了的1.6亿元保费。数据真伪不可辨析,但确实让行业看到了一线希冀。那是,保费下滑最为苦楚的开年啊。
随后,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连续几场直播,定调了泰康未来十年战略,直接将长寿时代·泰康方案轰向社会,风风火火。足够的曝光量、顶格的资源支持,似乎让行业看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产说会。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陆陆续续有超过30位的总裁级高管试水直播,但少有数据露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直接带来的保费数据并不重要(主要也是很难起量),节奏、气势才更能吸睛。
事实上,刷单、刷量、刷好评横行的如今,各色漂亮的数据背后多不可推敲。如直播数据、甚至带货数据都有造假的案例不断传出。
看著名主持人汪涵的直播现场被爆退货率高达76.4%;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直播活动显示万人围观被爆实际仅11万真实观众……不胜枚举啊。这是电商直播的通病。
是故,保险公司们也逐渐看透了这一现象的本质:不论是明星直播还是高管直播,或许并不是有人气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反其道而行之,不带货了。还是回到保险组织发展的路子,增员、产说会。
再一次高潮便是水滴创始人兼CEO那场同样观看人数过百万,带货近万的直播。
线上展说会、线上增员成为一种新的尝试。有部分保险公司会邀请一些投资或者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线上讲课,线下营销员负责拉人加入直播,直播完成后在线下促成签单。另外的形式就是“开门红”期间,不少公司试图通过线上培训,进行增员。
不断尝试中,保险公司逐步调整视频直播的定位,这或许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未来甚至可能会是替代代理人的渠道。但是,现在的形态是否是最合适的还无法确定,不知道未来是否在视频直播上又出现新的形式。
2
-InsuranceToday-
第三方平台,消费者教育场景下的收割
这场直播的热闹中,除了保险机构以外,最大参与者便是第三方平台。
其实早在保险直播火爆以前,不少第三方平台已经嗅到了视频类传播带来的机会。在类似于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保险”相关的账号和视频中,80%左右由一些第三方平台提供。
这些短视频的内容多以科普、建议、诊断等内容为主。这类视频主要以邀请一些拥有较高学历的专家,做出权威的解读,包括险种、方案、产品等为主。这种打法在拥有一定粉丝基础之后,就是带货——视频中挂上产品链接进行带货,另外就是收取咨询费进行方案定制。
这一操作是先以权威获取消费者信任,然后转化。当然,这背后专家是否权威,方案是否客观等并无法约束。直播兴起之后,这些第三方机构理将同样的内容转移到了跟用户更能实时连接的直播中,并且基本上占据了各平台保险直播板块。
以支付宝保险直播频道为例,第三方平台几乎每天都会安排所谓的专家进行主题直播,消费者与专家直接互动,进行答疑。第三方平台也会在直播页面中加上入群链接以及专属定制等选项。
所以目前来看,第三方平台发力视频直播的逻辑仍然是先通过科普进行消费者教育,再进行产品推荐以及方案定制。
3
-InsuranceToday-
代理人,建个人IP造私域流量
移动互联时代对于保险营销员而言,最大的红利当属建设私域流量。这是视频直播的崛起带来的个人IP、网红概念下的应激反应。
是故,拥有实力的保险代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经过观察,平台上大概出现了两种形态的保险代理人:
一种类似于第三方平台,通过为自己建立人设,打造IP,同样以科普保险知识进行直播,充当为大家答疑解惑的角色。
其思路仍然是以专业性获取消费者信任,随后要求消费者添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