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不能做的两件事:一是不要高估自己,二是不要低估别人。
不要拿自己的价值观去丈量别人的实力,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评价别人,更不要用眼睛去低估别人。
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到,从4月份开始,《新闻联播》的女主播欧阳夏丹不见了。
她的突然消失,没有出现在任何央视节目,也没有更新自己的社交账号,仿佛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面对镜头,她总是端庄大气、笑容爽朗,获得过央视十佳主持人、金话筒奖,主持了9年的《新闻联播》,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于是,大家纷纷产生疑惑,失去了欧阳夏丹的央视,是否还有这么优秀的主播可以取代她的位置。
但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央视新闻联播接连上任了4位新主播:
有被*评价为“非常成熟、非常优秀”的男主播潘涛、有观众缘不错的女主播宝晓峰、还有80后最年轻的男主播严於信、具有亲和力和深厚功底的女主播郑丽......
无论曾经的欧阳夏丹多么优秀,她的背后都有着无数可以取代她岗位的人。
这就是成人世界最残酷的真相:永远不要高估自己,能取代你的人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我的表哥在天津工作,疫情期间他没能及时返回复工,在当地的同事开始复工的时候,他还有些得意,在家怡然自得的修养身心。
可是没过多久,他开始有些抓耳挠腮的想要工作。
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前觉得部门没了他不行,可是现在发现公司没了他照常运转了。
再这样下去,自己就和菲比一样了。
《老友记》里的菲比是金融界的女强人。她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金融界的风云人物。
每天忙来忙去,脚不沾地,也就只能抽出吸根烟的时间。
在意外得了心脏病住院期间,她抓狂地以为没了自己一切都会成为一团糟。
可当她跑回公司,却发现一切依旧,而自己已经被开除,失去了办公室的位置。
工作久了,我们难免会有一些掌控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认可和对自己价值过高的评价。
但我们需要明白,站在平台上的成就,并不完全属于个人。
现实中,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久了,我们难免会只盯着自己的能力,忽略了别人的可能性。
把自己当做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但事实却是,最稀有的拼图也都有可以取代的形状。
心理学上有一种乌比冈湖效应,是对自己实际水平的高估。
人们往往会给自己的很多方面打分超过实际水平。就像小时候偷偷照镜子沉醉其中,即便被人说成臭美,依然觉得人家说的是反话。丝毫不觉得在镜像里的那个人并不是真实的自己。
想起曾国藩曾给弟弟曾国荃写过的一封信,信中字字珠玑,万代受用:
左列钟铭右读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大抵意思是:凡事需要低调行事,即使做出了一些成绩,也不可以傲骨示人,需时常保持一颗低调谦逊的心。
正如《三体》里面的一句话:“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比别人有优越感,觉得高人一等,离倒霉就不远了。”
比起自命不凡,不如努力培养自己。
送你2条建议:
①找好定位,别陷入焦点效应。
*曾谈到过自己的一个小插曲。刚成为主持人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就是舞台上的主角。
于是每一次录节目前,他都精心装扮,在台上准备舌战群儒,格外想凸显自己。
但后来他慢慢意识到,大家并不是来看他的,而是来看采访嘉宾的。
从那以后,他赶紧调整心态,把自己定位为配角,找到了主持人应该有的状态。
焦点效应,就是指人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程度。
实际上,没人会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