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8月1邓小平提出“要加快宁波改革开放的步伐,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后半年时间里,他先后6次就宁波的改革开放作出重要指示,由此可见一代伟人对宁波、对浙江这片热土的殷切期望。
年12月20号,“宁波帮”人士包玉刚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受到邓小平的单独接见。
当时,他握住邓小平的手说:“我最近去了家乡宁波,我已经40多年没有回家乡了……我打算在宁波办一所大学。”后来在邓小平支持和关怀下,宁波大学的筹建工作非常顺利。
在包玉刚见邓小平的一个多月之前,包玉刚在由天一阁收藏的一部叫《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的家谱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以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而家谱里清清楚楚记载着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自己原来还是“包青天”包拯的第二十九世嫡系子孙。当时,他相当激动,站了起来,说:“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第二天,也就是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一条消息。此后,海外华人到大陆来寻根,形成了一个热潮。
据藏于宁波天一阁的《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记载,世界船王包玉刚是北宋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南宋时,包拯八代孙包元吉在临安做官。南宋灭亡后,包拯十代孙包荣举家迁到四明。元至正年间(—),包拯十二代孙包世忠定居于定海(后改名镇海)横河堰。光绪初年,包世忠后人包祉奎,靠裁缝为生,兼在浙东一带贩运丝绸,“凡营业数十年,遂获利起家焉”。
包玉刚父亲包兆龙(—),名大澍,是一个开朗乐观、处世豁达的宁波商人。母亲陈赛琴,出身名门,是一位贤淑节俭、相夫教子的妇女。他们先后养育三子四女:玉书、玉刚、玉星、爱菊、美菊、素菊、丽菊。显然包兆龙为子女取名,寓意深刻。他希望子女们都像白玉一样无暇,像菊花一样高洁。
包兆龙宅心慈善,热心社会公益,尤以济困助学为务。70年代即设立包兆龙助学金,资助环球集团属下雇员子女升学深造,又捐资助建香港苏浙公学扩展校舍。年后,北京、上海、宁波等大陆各地均有其捐资兴建的多种公益项目。在年弥留之际,他还嘱咐其子女爱国爱乡,造福桑梓。年包兆龙被港府追委为太平绅士。
对于包兆龙和陈赛琴的生平,包玉书、包素菊和包丽泰兄妹曾在《医院简志》中作了概括性的叙述:“先父包兆龙先生,镇海人士,幼承庭训,勤学克俭。先母陈赛琴女士,出自望族,生我兄妹七人,长姐早逝,因先父经常商旅在外,先母留乡抚育子女,营守薄用,即一针一线,皆亲力而为,慈母心肠,可以想见。以后儿女秉承勤俭家训,兄辈中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蜚声中外,养育之恩,良有以也。”
包玉刚年少时与其兄弟一样就学于家乡的叶氏中兴学校,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年,小学毕业的包玉刚按照宁波人的老传统外出学生意。他孤身一人,离开家乡,经上海搭乘航行于长江的班轮,来到汉口跟父亲学做生意。年,又从汉口去上海,加入中央信托局,年被派往信托局衡阳办事处工作。包玉刚以他特有的精明能干,受到上司赏识,不久,便被调往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任副经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包玉刚调度有方,应付自如,充分显示了经营方面的才能。嗣后,他被调升为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职务。
抗战结束后,包玉刚回到上海,参加接收上海日本帝国银行资产,后又被提升为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那年他才28岁,已在上海金融界崭露头角,但混乱的时局使其壮志难酬。年,包玉刚与家人迁居港岛。到港之初,包玉刚与友人一起合作开了一家华人行,从事进出口贸易。但不久,商机敏捷的包玉刚就改变经营方向,转而从事航运业。
年,包玉刚购买的第一艘货船——金安号下海,环球有限公司随之成立。随后在汇丰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包玉刚属下的船队稳步增长,成为国际航运界的后起之秀。包玉刚经营航运业的成功得益于其稳健的经营方式。正如他所言,“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要尽量少冒险”;“许多船只的薄利,终究比一艘船的暴利更多”。
在包玉刚的锐意经营下,环球航运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壮大起来,年,包玉刚在百慕大又组建“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的股东中有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及环球航运集团,包玉刚出任董事会主席,他从此赢得了“东方奥纳西斯(希腊船王)”的称誉。到年,包玉刚的船队吨位终于雄踞世界航运业之冠,使香港同期拥有的船舶吨位总数跃升为万吨,仅次于美国。
包玉刚在建立海上庞大船队的同时,在其他行业的拓展上也十分成功。他拥有多家金融保险、投资公司和经纪行,从而使其不仅在世界航运界,而且在国际金融界也建立起自己的地位。最能显示包玉刚经营魄力和判断能力的是年前后的弃船登陆战。年,这位“海上之王”弃船登陆——在极短时间内动用20余亿元现金收购英资九龙货仓有限公司,此举打破了英资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名闻港岛。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财团会德丰控股权。从此,他左拥九龙仓,右抱会德丰,再加上他的航运王国,赫然而上香港10大财阀的龙虎榜。到80年代末,包玉刚在香港的经营范围已广泛涉足航运、地产、仓储、码头、交通、饭店、电信、零售、金融等行业,成为香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人物。随之在香港华人资本中,包玉刚家族也成为仅次于李嘉诚家族的最大华资家族财团之一,包氏家族的崛起大大增强了香港华人资本的力量。
在“环球”航运的发展过程,船王兄弟包玉星、包玉书及妹夫李伯忠等家族成员先后加盟。
事业有成的包氏兄弟爱国爱乡之心弥坚,尽管他们长期在外创业,却一直关心祖国大陆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报答国家,造福桑梓,为香港回归祖国和大陆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广受赞誉。
80年代初,包玉刚以他的远见卓识和爱国爱港的立场,积极呼应中国*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与*策,先后担任香港特别行*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咨询委员会召集人,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倾注了很大的工作热情,为香港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10余次会见包玉刚,对船王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地位与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包氏兄弟积极在内地投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年包玉刚捐资2千万美元分别助建北京兆龙饭店与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年,在船王的积极推动下,由船王和中英两国*府三方共同出资设立中英友好奖学金。
船王对家乡宁波更是情深意长,年他捐资5千万元人民币发起创办宁波大学,后又捐资助建宁波市包玉刚图书馆、医院刚华住院大楼等多个公益项目。特别是为争取提升宁波城市地位、推动宁波对外开放,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发挥了独特作用,从而为90年代后宁波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时任国务院代总理万里,时任浙江省省长薛驹,包玉刚(左)等人出席典礼。
遗憾的是,船王未能在大陆现代化建设与香港回归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于年因病去世。
船王的胞兄包玉书对故乡也是爱心有加,至今他已20余次返乡,先后出资或与家族其他成员一起捐资在家乡助建医院、龙赛中学、兆龙学校、龙赛体育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共计20余个项目。特别是船王年不幸病逝后,包玉书自觉以帮助宁大发展为己任,已相继捐资3千多万元助建宁大包玉书科学楼、龙赛理科楼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了包氏家族支持宁大发展的新篇章。90年代末以来,包玉书还把捐助对象扩大至宁波以外地区。
“江山代有人才出”。随着包氏家族第二代由于年龄关系淡出经营第一线,以包陪庆为代表的包氏第三代挑起了家族经营与发展的重担。
包陪庆为包玉刚长女,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包陪庆更是秉承父志,乐此不疲。包陪庆先后担任香港演艺学院校董会主席等10余个不受薪的公职,以贡献社会,服务民众。年,她受聘为国务院港事顾问。年,包陪庆支持苏海文捐赠万美元在香港科技大学设立“包玉刚文化研究讨论讲座教授基金”,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到科大讲学。3年又与苏海文一起向科大捐赠1千万港币,设立讲座教授计划,支持科大学术发展。4年10月,包陪庆又向设在浙江大学的包氏奖学金捐赠万美元。对于其父率先捐资创办的宁波大学,包陪庆更是关爱有加。年以来,她先后与家人一起捐资兴建宁波大学教学楼,成立教师奖励基金,还积极为宁大教师赴国外进修牵线搭桥。
如今的包家后人希望可以和先辈一样,将宁波帮勤俭、建业、持恒的精神发扬光大,爱国爱乡。
文字整理/张晴
图片/网络
排版/张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